古巴农业网 >> 大蝎子草

加快完善生态经济建设的体制机制密叶石南

2022-07-22

加快完善生态经济建设的体制机制

5月4日消息:生态经济区指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互动协调、社会发展各个领域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区域。其主要标志是:生态环境良好并且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,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利用;以绿色、循环、低碳为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高度发展,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模式全面推广;生态文化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准则,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并不断完善;城市和乡村人居环境优美和谐,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富裕阶段。

尽管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地进行生态经济区建设,但从生态经济区的内涵和目标来看,依然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。

生态环境相对脆弱。这些区域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,自我修复能力较弱。同时,受到历史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影响,这些区域资源环境负荷较重,环境污染问题突出,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较大。

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。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,生态经济区多属于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区域,产业结构层次偏低。未来一段时期将是生态经济区工业化、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,能源资源需求将大幅增加,环境保护压力更加突出。

生态经济建设的体制机制不健全。这些区域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不健全,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规章制度不完善。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政绩综合考评体系尚未建立,有利于促进资源跨行政区整合、强化污染综合防治的宏观统筹机制仍然存在障碍。

生态经济建设的动力不足。重开发、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,高层次人才匮乏,劳动者素质较低,自主创新能力弱,生态保护意识淡薄,生态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。

生态经济区的建设,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,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,对区域社会、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,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,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、持续、稳定与协调发展。具体来看,我国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:

要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着力点,努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。通过对区域的水土支撑能力、生态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、人口集聚度、经济发展水平、交通优势度等指标的综合评价,将生态经济区进行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类型划分。在此基础上,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、自然文化遗产、风景名胜区、森林公园、地质公园以及饮用水源地、水源涵养区,同时通过技术集成、技术创新以及新成果、新工艺的应用,加强生态保育和环境治理,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。密切关注集约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环境演变动态的监测与评估,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,积极建设沿河、沿路生态廊道和城市公共绿地,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。通过强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经济活动的空间管制,界定区域功能,明确发展方向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。

要以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为重点,着力推进生产方式转型。以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为目标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形成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、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、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,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,实现产业经济高起点跨越发展;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,按照关键项目带动、配套企业跟进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,创新产业组织形式,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;加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的培育建设,增强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,实现产业经济由资源依赖、投资拉动、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发展方式向科技依托、创新驱动、内涵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方式转变,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持续发展后劲;全面推行清洁生产,改进产品和制造工艺,提高能源、资源利用效率,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,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体系。

要以弘扬生态文化为重点,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社会。生态文化是一种价值理念、一种伦理道德、一种行为准则,其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。首先,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要通过各种渠道、各种方式进行大力宣传,宏观上逐步影响决策行为、管理体制和社会风尚,微观上逐渐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、生活方式转型,使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。其次,引导居民居住理念转型,创建一批生态环境良好、基础设施完善、管理机制健全的绿色城镇,打造以绿色住宅、绿色学校、绿色社区、绿色医院、绿色商场、绿色宾馆为载体的绿色建筑体系,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。第三,引导居民消费方式转型,倡导绿色出行、绿色消费,树立和谐伦理观、环境友好观和资源节约观,让绿色、健康、低碳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。

要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,加强制度体系创新。按照政府投入为主、污染者付费、受益者补偿的原则,完善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,制定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,加大对重点生态保护类型区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。以资源承载能力、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,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,健全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奖惩机制,建立科学发展的政绩综合考评体系。全面推行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,研究并探索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的耦合模式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,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,实行重要资源统一管理、重大设施统一规划、重大项目协调布局,实现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。

(作者单位: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社科规划研究课题组)

型材高温拉伸试验机厂

100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压剪试验机

伺服式万能材料拉伸试验机

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测试仪批发

2T万能拉力测试机厂

友情链接